揭阳新闻网揭阳论坛为您提供揭阳市新闻揭阳天气预报 揭阳招聘等信息。本站内容包括揭阳民生新闻,揭阳招聘信息,揭阳市广告等!

揭阳新闻网

揭阳:用文化描绘城市发展的蓝本

时间:2014-01-19 14: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揭阳,一座充盈着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的城市,以加快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用“文化推动”发展战略,描绘城市发展蓝本。揭阳,正致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水城特色明显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更明确提出,要

  揭阳,一座充盈着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的城市,以加快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用“文化推动”发展战略,描绘城市发展蓝本。揭阳,正致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水城特色明显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更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牢牢守住“文化资源”这条底线。实质上,诠释的是在建设现代化城市战略中对揭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文化潜力的释放的决心和信心。

  守住文化,打造城市发展的气度

  每天早上,当走过棂星门,踏入揭阳学宫时,郑锦丹就觉得尘俗的浮躁和喧嚣离自己远去。郑锦丹家就住在学宫附近,小时候总觉得学宫破破烂烂,大门紧闭,就如同一座被人遗忘的废墟,没有一点吸引力。但自从2011年进入学宫担任讲解员后,郑锦丹对学宫的印象却在一天天地改变,而学宫也更深刻地改变着自己,如今的她和两年前的自己已经“判若两人”。“刚来的时候,就是一个连《论语》都懂不了几句的毛丫头,到这里工作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郑锦丹说,但在学宫呆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地爱上这里。当初因为岗位原因而被迫拿起来学习的书本如今再也放不下,“两年多来,我每天都在找资料,学习、研究,现在是完全沉迷其中了。”郑锦丹告诉记者,她深深地感受到“学宫是一座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仿佛用尽一生也难以把它学透彻。“我感觉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影响着我,或者这就是学宫的魅力和文化的感召力吧。”郑锦丹表示,作为讲解员,自己更肩负着一份使命,不仅要向人们介绍学宫的相关知识,更要透过讲解让更多人来了解揭阳的优秀传统文化。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中,揭阳的祖辈更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物古迹、独特艺术和精美工艺: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的揭阳学宫,浓缩了儒家文化精髓,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建筑,也是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的关帝庙有着省内乃至国内罕见的精致木雕藻井,前檐、拜亭、梁架木雕均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年的丁氏光禄公祠(丁日昌旧居),浓缩了百年的历史风云,是集祭祀、起居、藏书、教育于一体的,有着典型的“百鸟朝凰”建筑风格的潮汕民居建筑;普宁德安里民居群、揭西三山国王祖庙、惠来靖海古城墙等文化资源,普宁英歌、潮剧、木雕、阳美翡翠玉雕、灯杆彩凤习俗、嵌瓷、青狮、揭阳铁枝木偶戏、乔林烟花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承载着揭阳灿烂历史记忆的文化资源,使古邑的文明分外璀璨绚烂,他们给人们的精神滋养和文化濡染是无法量化的。如今,在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下,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正在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修缮一新的学宫重新对外开放。目前,学宫二期修缮工程已完成绝大部分修缮工作任务,正在进行尊经阁的复建工程;关帝庙戏台的修缮工作于近期完成,丁日昌旧居修缮工作也已启动……

  国级“非遗”做成特色大产业

  揭阳民间有着品种繁多、工艺精湛的工艺美术,如木雕、玉雕、根雕、漆画、泥塑、嵌瓷等等,其中,木雕、玉雕、嵌瓷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揭阳人小心地呵护和传承着这些巧夺天工的技艺,更以其特有的胆魄寻找文化软实力的着力点。近年来,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阳美以创新思维保护国级“非遗”,以国际视野大力发展玉文化产业,着力促进特色文化与特色经济的融合,使传统玉雕技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焕发新活力,在文化创新引领下做成特色大产业。

  在阳美从事了26年玉器生意的林伟明至今仍记得20多年前远赴云南跑玉石生意的艰辛,“那时候路不好走,从揭阳到云南瑞丽要6个日夜的车程。最后坐得屁股疼得受不了,只能跪着半趴在座椅上坚持。”林伟明说,路途艰辛不说,当年有点寒酸的阳美玉商,在毛料市场也是四处碰壁,“因为当年做玉,港台是老大,玉石原料都要他们挑剩下了才给我们。”如今,据统计,缅甸七成的中高档翡翠玉石毛料,都流向了阳美。不管是对业内人士,还是对缅甸官方来说,广东阳美,都已是这个行业不折不扣的带头大哥。“10年前,每次做10多万元的交易就算是大生意了,现在的交易,资金一下子就成百上千万元。现在阳美的玉器市场,比10年前整整大了10倍。”林伟明表示,这些数字正深刻地记录着阳美玉器产业的发展变迁。

  然而,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升级发展过程中,揭阳玉器还需再出发。为此,早在2007年,揭阳便开始筹建以阳美玉都为中心的阳美(文化)产业园,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1平方公里,立志要做成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我市提出,要通过这个产业园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创新示范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引领,打造中国玉都玉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国级“非遗”做成了特色大产业,离不开的是在传承和创新中,守护和挖掘其中的文化基因。特色文化,绘就了城市发展的蓝本。“中国玉都”成了揭阳的又一张名片。近年来,党委和政府意识到,必须在做好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成文化产业,才能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旺盛的生命力。于去年底动工的华侨文化产业创意园也正吸引着各方的关注,它有“三个唯一”:是全国华侨农场唯一一个打侨牌的文化产业创意园,是全省唯一一个打文化牌的省部重点战略合作项目,也是粤东唯一一个大型文化创意园区。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省(广东省)部(国侨办)重点战略合作项目、广东省2013年重点建设项目和揭阳市20个重点产业园区之一,建成后将为揭阳文化产业提供信息血液,为揭阳文化产业提供流通血管,为揭阳文化提供创新动力。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基地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揭阳的人文将会焕发出更迷人的魅力。

  独具魅力的古城文化圈

  “你是一座学宫,红瓦绿檐,传承着千秋文脉……”在揭阳市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建筑,它,沧桑古朴、草木葱绿,浓缩了儒家文化精髓,凝固了数百年的科举之路。虽历经千秋,却仍以傲然的姿态挺立在世人面前,它,被本地百姓亲切唤作孔庙。

  锣鼓声声响,好戏开锣了。多少个夜晚,学宫广场民俗馆高筑的戏台上,灯火璀璨,潮音袅袅,无数潮剧票友欢聚在此,一场场精彩的传统文化盛宴轮番上演,优秀的民俗文化活动在这里传承。

  古老的城门叩响历史的记忆,城门前的两只石狮讲述着古今过往,从远处眺望这座古老的城楼,那流传千年的钟声似乎还在响起,作为揭阳古八景之一的进贤门城楼,“谯楼晓角”以悠久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过往的游人驻足欣赏。

  “正月十一行彩桥,行兴行灵精”,“元宵破门楼郑看翁仔灯,今年万事兴”……“行彩桥”、“翁仔灯”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知名传统文化活动,处处彰显着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

  千年孔庙连结着近置的学宫广场,新搭的戏台流转着几百年来的潮曲潮韵,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古城的深厚底蕴,也惊喜于其中的变化,古城文化圈是揭阳这座粤东古邑的一个亮点。让古建筑与周边建筑风格有机衔接,使古建筑融入到现代建筑当中,形成新的人文景观。这就是独具魅力的古城文化圈。

  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发展潜在的软实力,是整个城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名片。古城文化圈的打造就是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部分。榕城老城区内,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与古民居建筑汇聚,古城文化圈的打造便是从这里开始。

  揭阳学宫、城隍庙、关帝庙、丁日昌旧居、双峰寺、禁城(金城)、百兰山馆、金马玉堂、石鼓里古民居群、中山骑楼街、破门楼郑古民居、进贤门城楼、石狮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厚的榕城老城区,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在古城文化圈的打造上,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中融入现代经营理念,文化发展新路会越走越远。

  城乡飘荡着美丽的音符

  “乡乡乐起来”成为推动揭阳跨越发展的文化品牌

  农历十四,今夜有戏。农历十月十四,“月起金都”群众文化活动轮到光裕村第二次做东了。地都镇文化站的彭才钦站长告诉记者:“对于光裕村的干部来说,落实、组织活动的节目并不难,因为他们早已是有了经验。舞蹈、歌曲、潮剧、小品,群众自编自演,群众参与的热情依然高涨。”

  “月起金都”以党政搭台、村民唱戏、每月一场、村村做东的文化活动新模式,打造出地都农民的“星光大道”,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活动品牌。自创办至今,地都镇月月有戏,现已举办了50场次。

  2012年2月6日,龙年的元宵节,“月起金都。幸福大瑶”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在地都镇大瑶村举行。当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绿平到现场观看晚会,称赞“月起金都”不仅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个重要舞台,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潮汕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建设幸福新揭阳的重要内容。

  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推广地都镇“月起金都”经验做法,在全市广泛开展“乡乡乐起来”群众文化活动。如今,“乡乡乐起来”是挂在老百姓嘴边说得很多的一个词。

  “孙子表演武术,我们全家来给他打打气。‘乡乡乐起来’活动的节目阮爱看,有时得知邻近社区有活动,阮还赶去看。”空港经济区潮美社区的袁大叔一脸笑意地看着台上的表演,他说,“看邻里乡亲‘做戏’,比看电视里的联欢会过瘾。”

  “乡乡乐起来”活动的吸引力就在于:凡是能让老百姓乐起来的健康文化活动,都符合“乡乡乐起来”文化活动主题,活动既坚持以舞台演出为主,又能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既能注重演出的艺术水平,又能注重群众参与、自娱自乐,真正让老百姓在活动中“乐起来”。

  也许你想象不到老百姓对“乡乡乐起来”的热捧程度,每一场演出,往往是一人参演、全家助阵;一人上台、亲朋好友前往捧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场下被围得水泄不通。流光溢彩的舞台就在家门口,演员不是当红的明星大腕,而是自家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老百姓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以另一种参与方式感受着文化带来的别样快乐。

  “乡乡乐起来”,城乡处处飘荡着美丽的音符,成为推动揭阳跨越发展的文化品牌。

  “水乡明珠”换新颜

  精致典雅的历史文化长廊、宁静耸立的上善书院、二层潮式风格的茶楼、巧夺天工的假山跌水、摇曳生姿的垂柳、栩栩如生的鲤鱼石雕、粉饰一新的红头船……漫步在修复后的瓜籽池片区,感受岭南水乡韵味,倍增心旷神怡之感。

  据史料记载,瓜籽池古为水上运输和避风良港,榕竹依水,船舶如梭,商行林立,民居瓦屋鳞次栉比,为商贸旅游胜地。瓜籽池中兴年代有“水乡明珠”之称。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瓜籽池经受了被填、截、挤、占,乱建的街坊铺屋、架搭的寮舍,堆积的垃圾、丢弃的废物,使得瓜籽池变小、变浅、变黑、变臭,往昔的“水乡明珠”不复存在。

  让瓜籽池片区恢复往昔风采,成了刻不容缓的事。为保护好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的榕城旧城区,榕城区在推进旧城改造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做好全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2010年,聘请中规院编修《榕城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2012年12月,又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旧城控规进行完善。力争将榕城旧城区发展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水乡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瓜籽池片区改造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亩,将打造成为榕江北河南岸滨水带的门户地标。项目配套市政工程护城河北段整治和瓜籽池修护已于2012年初竣工并向市民开放。

  改造后的瓜籽池片区,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绿意盎然,到处充满蓬勃生机,与邻近的关帝庙、天后宫、武爷宫有机连成一体,成了一道亮丽独特的城市文化风景线。从小居住在此片区的居民刘惠榕奶奶,见证了瓜籽池片区的兴毁交替,看到如今重放光彩的瓜籽池,她激动地说:“以前这里河水脏乱,臭气熏天,垃圾成堆,交通拥堵,居住环境恶劣,现在,你看,护城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悠游,空气清新怡人,到处花红柳绿,我每天都会带着孙子来这里散步看风景,生活非常舒心。”

  让三山国王文化走向世界

  位于揭西县河婆镇大庙村的三山国王祖庙,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全世界三山国王文化的发祥地。据说,台湾现有三山国王庙400多座,信众600多万人。2009年10月,广东三山国王祖庙会香祈福交流团赴台湾开展祈福活动,盛大场面震撼大陆同胞,台湾信奉三山国王的民众虔诚的“寻根”之情让人为之动容。彰化县花坛乡的杜先生说,从2007年开始,他和妻子每年都会到揭西祖庙去拜祖。祖庙虽小,却是维系两岸同胞的重要文化记忆。

  揭西三山国王祖庙现有占地面积1420平方米的三开间三进深主庙及庙宇周围拓宽面积6040平方米,巾(金)山、明(银)山、独山三山鼎峙,景色宜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每年都吸引着来自粤东、港澳台、东南亚等地的无数信众前往朝拜进香,在台湾当地,三山国王祖庙更是被当作研究民史的佐证,成为祖籍的象征和寻根问祖的寄托。

  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三山国王祖庙作为重要文化资源保护单位,如何进一步弘扬与丰富三山国王文化,提升其知名度,使之成为揭西县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名片?近日,揭西县文广新局局长巫丽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三山国王祖庙祭奠项目被初步确定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将全力以赴做好申报工作,让三山国王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们将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做好三山国王祖庙的保护、规划、修缮工作,抓好保护大纲编制,提升文物保护等级;二是积极向上申报,聘请专家学者,全方位按照申报要求,做好材料的收集、制作和整理;三是将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山国王文化在粤东、东南亚等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三山国王祖庙区域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四是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三山国王祖庙祭奠项目,提升三山国王祖庙乃至整个揭西县的知名度,打好生态文化优势牌,促进揭西旅游业的发展。”巫丽琼如是说。

  目前,揭西县有台胞12万多人,三山国王祖庙既是联结台湾同胞的桥梁纽带,又是揭西旅游的亮点,在年接待20多万人次的游客中,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游客就有2万多人次,三山国王旅游区的开发具有潜在力量和优势。揭西县有关部门表示,将大力推进三山国王祖庙的保护开发工作,力争通过十年努力,把三山国王祖庙建设成集宗教、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宗教旅游胜地。

  市文广新局局长郑海忠:守住文化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

  为建设粤东经济强市,不断丰富和延伸粤东上善之区的内涵,必须牢牢守住“文化资源”这条底线,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增强城市文化底蕴。记者就此专访了市文广新局局长郑海忠。

  记者:文化部门如何保护提升盘活文化资源,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

  郑海忠:揭阳是粤东古邑,幸存大量优秀历史建筑,有良好的文化生态。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对这些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是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守住“文化资源”这一底线,才能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是打造文化强市,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今年,揭阳学宫、古榕武庙、丁氏光禄公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揭阳国保单位零的突破,特别振奋人心,这对于我市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提高城市品位,促进文化、经济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不断加大揭阳学宫、丁氏光禄公祠、古榕武庙三个国保和市区的城隍庙、进贤门城楼、太史第建筑群、双峰寺、黄岐山塔、侣云寺,揭西的三山国王祖庙遗址、打铁街作坊群、郭氏大夫第,惠来县的靖海古城墙、澳角炮台,普宁的“八一”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德安里民居群、虎头埔古窑址等重点文物的投入和维护。这些文物资源是发展旅游事业,带动揭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相信其会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推动力。

  记者:如何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郑海忠: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文物利用与开发的前提。文物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无形而真实的历史信息,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有了文物资源,才会有文物旅游,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才能为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不但不会造成文物的破坏,相反还会促进文物的保护。“合理利用”是一个内容宽泛、层次丰富的概念。利用文物负载的信息(包括文物的造型、纹饰及其他文化内涵等)发展文化产业是“合理利用”的有效载体,文物的展示、展览、服务于旅游和地区经济发展,兼作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等等是发挥文物“合理利用”的丰富内涵。从根本上说,合理利用也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

  记者:守住“文化资源”底线要采取什么方法和措施?

  郑海忠:要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馆藏文物,建设好对公众服务开放的博物馆;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内涵和特质,并在加大宣传力度上下功夫;要正确处理文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关系。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我们必须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既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又要抓住机遇,对文物进行合理利用,发展旅游经济。要加强文化旅游专题研究,纳入旅游规划,避免旅游资源开发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要创新文物保护的投融资体制。

  展会的变化——

  从纯粹的展览到可以做生意

  11月8日至12日,第二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六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在广州隆重举行,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阳美玉都郑树志工作室、揭东(潮汕)鹏泰崖柏根雕厂、揭阳市雕塑研究院以及女十字绣艺人卢卫军、农民特色工艺家(沙画)郑俊和等18位工艺家128件作品参加了展会。

  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已联合主办了5届全省民间工艺品展,都为纯粹艺术展,去年以来展会却改变了展览性质,在精品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艺博览会”,换言之,是既有展览,又可以做生意。展览便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特别是今年的“第二届民间工艺博览会暨第六届工艺精品展”,展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参观者既有艺术家和爱好者,又有商贾。从宏观上,展品(商品)都有一定的成交率。

  我市展品,既有传统工艺品,又有创新的工艺品。就传统工艺品而言,如郑树志玉雕工作室,有数十万元至近百万元的玉器摆件《财丁兴旺》、《东坡访友》,揭东(潮汕)鹏泰崖柏根雕厂的《龟头》、《母爱》,揭阳市雕塑研究院的《剃头》、《掠猴》等,都显示了揭阳深厚的传统工艺底蕴。在郑树志玉雕工作室展场前,参观者在惊叹其雕工精细、玉质贵雅、形象逼真的同时,更领略了揭阳(国际)阳美玉都那庞大的阵容。揭东(潮汕)鹏泰崖柏根雕厂以世上最稀有、最古老且被誉为“国宝”的崖柏为载体,以形定物,以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加以设计、加工,形成当代一种新颖的传统工艺。我市展品受到不少参观者的青睐。

  这次展览,揭阳市参展者不仅展示了自己,也宣传了揭阳,更重要的是在揭阳没有大型工艺品厂、没有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艺品销售不旺的境地中,借助展览平台,既继承、发展了潮汕传统工艺,也拓宽了这些传统工艺向市场迈进的空间。

相关标签:经济(563)

    网站推荐